首页 关注 > 正文

每日消息!读取大脑的“化学信号” 我科学家首次实现大脑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模拟

2023-01-14 08:57:00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资料图片)

类脑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但大部分研究设备只能“捕捉”到大脑发出的电信号,却无法获得化学信号。来自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湘潭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聚电解质限域的流体忆阻器,并利用单个器件首次实现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的模拟。

这一研究有望推动人类对大脑“化学语言”的读取和交互,为发展神经智能传感、类脑智能器件和神经感觉假肢等提供新的思路。论文发表在北京时间13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大脑的神经功能与化学信号和电信号密切相关。在类脑研究中,大量模拟脑神经结构与机制的器件和模型相继问世。不过,目前的仿突触器件只能实现对电信号的识别,很难直接感知化学信号,制备对于化学信号具有响应的人工突触(即实现类化学突触的功能)成了神经智能传感与模拟等领域的科学难题。

科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几乎所有的神经形态器件都是固体器件,很难实现与外界信号的化学交互;二是类化学突触的化学信号与电信号间转导的模拟尚未实现。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充分利用其在脑神经电分析化学和限域离子传输研究领域的长期积累,提出基于限域流体器件发展仿神经突触功能的构思。在构建聚电解质限域流体体系的基础上,他们发现此体系具有忆阻器的特征;利用溶液中对离子在聚电解质刷限域空间内传输可以使得器件具有记忆效应的特性,成功模拟了多种神经电脉冲行为。相比于传统固体器件,所发展的流体器件具有可与生物体系相比拟的工作电压和低功耗。

更重要的是,基于流体体系的特征,此器件可以在生理溶液中模拟神经递质对记忆功能的调控,成功模拟了突触可塑性的化学调控行为。进一步,他们利用聚电解质对不同对离子的识别能力,实现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之间转导的模拟,在化学突触的模拟研究领域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记者 齐芳)

关键词: 聚电解质 化学突触 神经化学

x 广告

4.2万余名残疾人有了专属辅助器具

市残联辅助器具中心为我提供的这辆轮椅,可以躺可以坐,时间长也不太累。由于交通事故导致高位截瘫,张家口市桥东区重度肢体残疾人边海卧病

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张家口驻防队伍圆满完成任务

近日,在跨省驻防460余天,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等安保任务后,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张家口驻防

张家口宣化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全面提升登记服务工作效率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半个小时就办完了,没想到这么方便。近日,在宣化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前来办理房屋抵押手续的市民孙淑苗高兴地对记者说

助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张家口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活动

为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助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今年以来,张家口市人社部门联合工信、民政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活动。

张家口举行坝下片区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近日,张家口举行坝下片区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72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56 7亿元。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6个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地质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